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4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点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0 14: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至今为止接受度最高的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假说,之所以说它是假说,是因为尽管它能解释很多观测到的宇宙现象,但还有一些现象与它不符,它还无法解释,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去证实或证伪。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体积近乎为零、密度近乎无限大的“纯能量奇点”,这个“奇点”在膨胀的那一瞬间,空间出现了、时间开始了、纯能量逐步转化成各种各样的物质,宇宙随之诞生了。这个瞬间大约发生在138亿年前,也就是宇宙的年龄约为138亿年。
宇宙大爆炸理论有两个关键支点,一个来自理论,一个来自观测。
理论支点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正式发表的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发表后不久,前苏联科学家亚历山大 弗里德曼(Aleksandr Friedmann )就运用广义相对论的公式推导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随后比利时科学家乔治 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也推导出了同样的结果。他们二位分别将各自的运算结果发给爱因斯坦,可爱因斯坦当时坚信牛顿的宇宙观,既宇宙是稳定不变的,因此对结果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为了保证运算不会出现宇宙膨胀的结果,爱因斯坦不惜修改方程式,为它加上了一个被称为“宇宙常数”的常数。当然不久后他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并为此懊悔终身。
观测支点是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到的“红移现象”。
哈勃经过长时间仔细观测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既所有的星体都在飞离地球,而且距离越远飞离的速度越快。他还发现这些星体并非仅仅是远离地球,而是彼此相互远离,说明这些星体并非在既有时空中彼此远离,而是时空本身在不断膨胀,是时空本身的膨胀导致星体彼此远离。
哈勃的观测证明了宇宙处于膨胀中,可以说是他亲眼看到了宇宙正在膨胀!当然并非是裸眼看到的,而是借助了非常庞大且精密的天文仪器才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哈勃的观测结果与运用广义相对论计算的结果几乎完全相符,从而证明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在理论和观测的双重支持下,大家终于接受了宇宙正在膨胀的这一事实。
既然宇宙处于膨胀中,那么如果我们往回看,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万年前,星体之间的距离要比现在近许多。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宇宙的膨胀想象成是一部电影,如果把胶片边倒带边放映,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倒流,星体在不断地靠近靠近再靠近,最终会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由此可见,所谓的“大爆炸”并非是我们熟悉的爆炸现象。我们熟悉的爆炸现象是高压气体从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空间快速膨胀,从而占据更大空间的过程,是既有空间中物质的膨胀,而非空间本身的膨胀。可“大爆炸”说的是宇宙的膨胀,宇宙空间中的物质(星体)并不膨胀,而是宇宙空间本身在膨胀。
宇宙的起点是一个体积无限小、能量无限大的“奇点”。“奇点”的膨胀产生了空间和时间,其中的能量得到了释放,慢慢地转化成各种各样的粒子、原子等最终形成宇宙中能观测到的和尚不能观测到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那点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2-12-10 14: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爆炸理论肯定是错的,这是常识。换句话说,这证明现有的理论有缺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2-10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大爆炸理论有不完善的地方我完全同意,但说它肯定是错的就太武断了。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有需要改进完事之处,也都有其适用范围,大爆炸理论也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10 14: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看本人提出的,正反黑洞合并大爆炸宇宙学。宇宙大爆炸是以正反物质湮灭释放热量导致原始黑洞迸裂,最终黑洞碎片越来越多,就演变成为大爆炸。正反黑洞合并地点在武仙北冕座长城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2-10 14: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照本宣科,基本上都是20世纪教材上的信息,21世纪很多新发现新bug值得去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7-8 07:27 , Processed in 0.1002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