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回复: 6

『宇宙极性衍化史』⑵有形空间阶段(转载)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10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极”点与“无”点的概念。
“无”点的出现原因在于,两种属性的构成方式并不能够将所有的存在空间纳入边界明确的框架之中。在没有“无”这个概念的时候,无论你区分出任意两个相反的属性,那么总有不属于这两者中任何一个的其他属性存在。
在上一节中说过,一个圆,从某一点截开,而形成两个端点,这时的空间状态仍然是无边框的,发散状态的无形空间,这就是两端式思维的缺陷,无论直线所划定的边界多么清晰,他所划定的范围都一定是有缺口的而非完全封闭的。
男性属性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当用两种相反特质去区分和归类的时候,一定会出现游离在两种特质之外的情况存在,但将两种特质之外的情况定位在这一条线段外的某一个点,就能形成有边框的有形空间。
“无”的属性出现,也使得男性属性和女性属性相对的成为了极限的“有”。
在这一阶段,属性衍化出“点”的形态。“极化女性”、“极化男性”和“无”都是端点状态,而不可延长为时间阶段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的躯体上无法直接塑造出“极化女性”、“极化男性”和“无”属性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躯体位于时间状态之下,能够随着时间而发展。
而端点状态的属性则是不可以的。


三者之间是能够通过两两相加来互相转化的:
极化女性+极化男性=无
极化男性(主动性)+无(变换性)=极化女性
极化女性(激烈)+无(冷静)=极化男性
“极”与“无”的属性,在我们的身上依然有低程度的表现。一些人认为人的意识是人不分刚、柔、男、女,认为不需要有极性存在,这就是“无”的属性对他们的影响。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极性的存在是必须的,相反的关系才是万物关系的根本,这就是“极”的属性对他们的影响。
而这之中又有理解上的区别。有些人认为,相反的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结合的,这些人会经常强调“不同”与“互补”的重要性;
而另一部分人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相反的事物之间是相互区别和相互排斥的关系,这种意识驱使他们在面对两个相反的事物,会绝对的肯定其中一方,而绝对的否定另一方。比如,只有理性的人是有优势的,感性的人则充满缺点。或者只有顽皮的孩子是聪明的,认真老实的就一定很愚笨。只有瘦削是美的。只有大眼睛是美的……
诸如此类的观点我们见过很多。


“极”、“有”、“无”之间的六条转化路径
“无”的出现,源自于极化女性的融合目的,以及极化男性建立有形空间的意图。从“无”到“极”之间:有形空间被建立起来。这个区域我称之为“有”。
“极化女性”——“极化男性”的转化的三条路径,是横向的三条路径。体现的是人对“对立、互补”的认识,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1从“有”到“无”,女性化属性和男性化属性的强度逐渐降低,属于溶解性质的结合路径;
2在“有”的区域之中,女性化属性与男性化属性直接相加,成为同时具有女性化属性和男性化属性的存在;
3极点的转化,从极化女性直接转化成极化男性,或者从极化男性直接转化成极化女性。这个过程是从鲜明到鲜明之间的突兀式转变。
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具体转化的呢?
首先,女性属性和男性属性转化成极化意识,这是一个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里,两种属性的强度在逐渐增加,然后再通过分离到达和回归到互补、结合。
这种转化是通过一个根本特质的转化而完成的。
自我意识与忠诚意识之间的转化。
男性属性是追求忠诚的,他把坚定作为自己的一种品质,同时这也让男性属性的思维显得很顽固和武断。这就是为什么男性中会有更多的人表现出思维上的单线认知,只认可某一种事物是完美的,而难以接受他人的不同看法。
这种思维让他们很容易对自己关注的事物产生控制欲,但同时也会更注重信守承诺;
女性属性是追求自我意识的,她把不受任何事物和处境的限制,作为自己的一种品质,同时这也让女性属性的思维显得很傲慢,她将自己视为高于任何限制的存在,对所有的限制嗤之以鼻,这就是为什么女性中会有更多的人表现出自恋心理和以主观情绪判断一切的特质,她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要对某一样事物兢兢业业,俯首帖耳,她们用强烈的、难以克制的主观情绪去理解外界,而不在意它在客观上的样子。
这种思维让她们有时候因为分不清事情的轻重而闯祸,但同时也更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想法。
包容和坚定都是爱的体现,在一个人还无法做到包容他人的一切时,他只有通过坚定的遵循很多限制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就像关爱孩子的父母不会在过马路时,放开他的手,让他自己乱跑。一个能包容一切的人,也很难以完完全全的关注到自己需要重视的每一个点,他们的爱只能建立在轻松、和睦的人际关系之中,一旦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限制条件,他们就很容易感到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扭转和解决。
这就是忠诚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可以转换的基础。
一旦自我意识摆脱了所有的限制,它的意义也就不再只是“要将我与其他任何事物区分开,不追随任何事物的存在”,自我意识会使人明白,一定要让“我”高冷的,失去与任何事物的亲密联系,不为任何事物烦心,同样也是一种限制,这个程度上的自我意识将不再限制自己的任何欲求,将会去追随任何自己想要追随的事物,用任何自己希望的方式去追随,而不会因为他人的异议而动摇自我,不会怀疑自己的状态是否符合“拥有自我意识”的标准,不会再排斥忠诚于某种事物,因为忠诚是自我在他物上的扩展。
而当忠诚意识能够发自内心的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因他人的任何异议而动摇,它就掌握了全部的自我意识,能够用完全的自己去判断和行动,它知道人的决定是庄严的,认真、坚定于自己的决定,是对自我最大的尊重。
从“极”到“有”再到“无”之间,还有纵向的三条路径,体现的是人对“无”,“有”,“极”的认识,是自我内部层次与转化阶段之间的关系。


1“极化女性”与“无“之间的3个层次过渡:
无意识,不用介意别人的看法和自我定义,极强的主观性,不会去思考/强烈自我意识/无
这个过程中,女性化的强度在降低,但纯度不变,没有出现与男性化的直接组合,但观察属性在增加。
2“极化男性”与“无”之间的3个层次过渡:
与极化女性的共生状态:渴望区别与脱离/寻求与中层的女性化的互补/无
3从“极化男性”与“极化女性”到“无”之间的互相转化:
“有”向着“极”的方向发展/来到极点,脱离有形空间,无魅力/转化成“无”属性
“极化男性”与“极化女性”与我们理想中的有血有肉或者气质优美的人物形象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呆滞的,缺乏魅力的,也不能体现任何的气质和美感。他们是厚重的、实质的力量,像烧火的碳,地上的泥沙,并不以我们所期望的状态存在。所以他们同时也是“无”属性的体现。

有形空间阶段美学三法则
极化女性是原始美学法则,关键词是野性;
无是完美美学法则,关键词是温和与仁善;
极化男性是美术法则,关键词是攻击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2-10 15: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问一下这篇文章的来源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12-10 15: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捂脸]别急,明天找了告诉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10 15: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10 15: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10 15: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随喜赞叹。[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5-5-7 06: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位,,坐下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7-7 02:14 , Processed in 0.12795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