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回复: 1

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 ...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13 10: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估计再也没有像技术这样,我们钻研极深,但似乎又一无所知。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在于,人类掌握了各种技术,对于各种技术都可以娓娓道来,但是我们却缺乏技术的一般性理论,技术的本质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进化的?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1859年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物种起源》出版前的生物学中,1798年,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便已经说:“今天比较解剖学到达了完美的顶点,以至于单看一根骨头,就可能确定其生物分类中的'纲',有时甚至能确定它的'属'“。但那时候我们仍旧缺乏生物学最底层的理论,物种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进化的?进化论很好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但是在技术领域,我们缺乏一门关于技术的“学”。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试图在本书中基于三个基本原理去建构这样的一个理论去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尝试。
三个基本原理:
(1)技术(所有技术)都是某种组合;
(2)技术每个组件自身也是微缩的技术;
(3)所有的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通常是几种)效应(effect)或现象(phenomenon)。
一、技术理论缺乏的原因

阿瑟认为技术的理论之所以缺乏的原因有两点:
1.技术一直处于科学的阴影中
作者认为技术被给予的关注太少,人们把注意力都投注到科学上。此外还可能是人们抱着技术性本恶的认知偏见,因而认为技术不值得深入研究,另外还可能是由于我自以为是了解的傲慢,因而忽视。
2. 那些认真思考技术的人大多数都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往往从技术的外部将技术当作独立的客体来看待。没有从内部解剖的视角去看待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如何起源以及如何进化的?公平来说,社会学家知道技术是由内部组件(components)构成的。在许多情况侠,它们也知道内部组件是如何组合在一起,使得技术得以产生,但是这种研究更偏向具体技术并且缺乏深度。
技术的进化

“进化”的完整含义:某类事物的所有对象衍生于其以往对象的集合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依据类似“血统”这种纽带相关的。
如果只是生硬地迁移进化论来解释技术的进化,你可能会得到这样的一个观点:“通过自然选择,这些小差异得到稳定的积累,当个体获益时,就增加了对结构的重要修改 ”。然而这是错误的,很多技术都是一种突发性、根本的新颖性带来的,并非“前任”技术基础之上稳步积累形成的。比如喷气机并非内燃机或者其他任何先前技术的变种。这样的认识困境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使用的是技术的外部观看视角,我们应该切换到内部。这时候我们便会发现,技术是依靠组合进化(combinatorial evlution)。
组合进化:之前的技术形式被作为原创技术的组分,当代的新技术成为建构更新技术的可能组分。反过来,其中的部分技术将继续变成那些尚未实现的新技术的可能构件。慢慢地,最初很简单的技术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技术形式,而很复杂的技术往往用很简单的技术作为其组分。所有技术的集合自力更生地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地成长起来了。我们可以说技术从自身创生了自身。
二、什么是技术:

组合与结构

技术的三个定义:
(1)技术是实现人目的地一种手段,它是一种装置、一种方法或一个流程;
(2)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
(3)技术是在某种文化中得以运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牛津词典中称之为“机械艺术的集合”、韦氏词典: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手段的总和。
阿瑟分别使用了以上三个定义,它们为理解技术提供了不同角度,并各自属于不同的范畴。每个范畴下的技术的形成和进化都不同。作为一项单数意义上的技术(technology-singular)——例如蒸汽机,是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而产生的,并通过修正它的内部构件得以发展;作为一项复数意义上的技术(technology-plural)——例如电,则往往通过围绕某些现象和器件构建起来,并通过改变它的构件和实践而得以发展;而作为一般意义的技术(technolgy-general)——所有过去和现存技术的总和,则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应用,并随着旧要素组合而成的新要素的形成,有机地成长起来。
技术提供功能(functionality),功能是指技术要执行的某一类任务。炼油和半导体收音机没有区别:两者都是“按照流程处理",都是操作的序列(sequnences of operations)。
技术最基本的结构:包含一个用来执行基本功能的主集成和一套支持这一集成的次集成。组合必须是高秩序性的过程。
技术的分解随着市场的细分而加剧,而同时技术构件也在模块化发展,将技术的构件模块化可以很好的预测不可预知的变动,同时还简化了设计过程。但只有当模块被反复使用且使用的次数足够多时,才值得付出代价将技术分割为功能单元。一开始的一系列松散地串在一起的零件如果被用得足够多,就会”凝固“成独立的单元,技术模块随着实践的推移会变成标准组件。
技术的递归性
根据组合原理,技术包含如下组成部分:集成体(assemblies)、系统、单一零件(individual parts)。因而可将技术分解成主集成(main assemblies)、次级集成(subassemblies)、次次级集成(sub-subassemblies)等,直至分解为最基本的部分。
技术具有层级结构:整体的技术是树干,主集成是枝干,次级集成式枝条,最基本的零件式更小的分枝。
技术具有递归性:结构中包含某种程度的自相似组件,也就是说,技术是由不同等级的技术建构而成的。
在经济的世界中,技术是以一定尺度存在的,比如工厂尺度、产品尺度等。处于高层级的技术指导或者通过”编程“对于处在底层及的技术下达指令,并组织它们执行任务。低层级技术决定高层级技术可以完成什么。
三、技术的本质:现象

现象是技术赖以产生的必不可少的源泉。技术要达到某个目的,总是需要依赖于某种可悲开发或利用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它们都应用了某一种或几种现象。
原理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利用某个现象的理念,它广泛存在于人类及使用的世界。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被捕捉到并被使用的现象,或者更准确地说,技术是那些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现象的集合。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元,与此类似,可以将“现象”称之为技术的“基因”。生物对基因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结构,技术对现象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应用。现象在能够被用于技术之前,一定要被“驯服”,并且做好恰当的准备。
科学如何揭示新现象:科学往往是通过关注未按常规行事而出现的某些“异常”(anomalies)来揭示现象的。
揭示新现象的三种途径:
(1)重新关注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
(2)通过理论与推理寻找现象的蛛丝马迹;
(3)某种尝试的副产品。
现象以累计式建构起来。首先现象被捕捉,然后这现象被用于制造设备,并接着进一步揭示新现象。
科学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1) 科学提供观察现象的手段;
(2)科学提供与现象打交道时所需的知识;
(3)科学提供预测现象及如何作用的理论;
(4)科学提供捕获现象、为我所用的方法。

四、技术形成的过程:域&工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当现象族群(包括化学的、电子的、量子的)被开发并加以利用以后,就自然而然引起了技术的聚集。为什么个体技术要聚集成群:(1)它们分享了现象的族群。 (2)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目标 (3)它们分享了同一个理论。
域的定义:某种共性的外在形式,或者时可以使共同工作成为可能而共同固有的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技术集群,对于这种集群或技术体,我们称之为域。
域和个体技术的差别:一项技术(个体技术)是要完成一项工作,达成一个目标的,而且这个目标经常非常特殊。而一个域(复数的技术)则不需要完成工作;它仅仅是以一个工具箱的方式存在的,你可选取有用的元器件或一系列的应用规范。个体技术对于技术体来说就如程序对于程序语言一样。
域定:工程设计是从选择一个域开始的,也就是要选择一组适合建构一个装置的元器件,这个选择过程,我们称之为”域定“。
重新域定:是指用一套不同的内容来表达既定的目的。重新域定不仅提供了一套新的、更有效的实现目的的方法,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技术的颠覆性改变。
域内发生的某些变化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域不仅定义可能性,而且可以定义一个时期的风格,同时也定义了一个时代的边界。
设计就如同语言表达:一个域或者一个技术体表达的语言、一套内容和实践的词汇表,设计师可以从中做出选择。
一个域就像与一种语言,当某个域在产生意见新的艺术品时,就相当于这个域在以某种语言进行表达。语言的组织必须依据语言规则,设计建构也要根据域允许的组合规则进行,这种规则就时语法。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是静止的,待完成的东西随着域的演进及其基本现象边界的扩展而不断变化着。这暗示着创新不是发明以及对其的应用(例如、计算机、运河、DNA或者芯片的发明和应用),而是在新的可能世界中,将旧任务(例如,会计、运输或者医疗诊断)进行重新表达,或者再域定的过程。
2. 工程和对应的解决方案
内部观看视角带来的两种不同:
(1)技术在其生命周期当中如何进行自我修正:技术内部组件一直在发生变化,技术是一种非常易变的东西,它时动态的、活的、会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进行构成和发生变化;
(2)如何看待技术的可能性:技术不仅是为了提供某种特定功能而存在,它实际上还提供了一个组合或编程的词汇表,这个词汇表的存在使技术可以提供无穷无尽的新颖方法,去实现无穷无尽的新颖目的。例如电脑可以按照功能使用,但其编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能实现。
标准工程是执行一个新项目时,在已知可接受的原则下聚集方法和设备的过程,时对已有技术的新的计划、试制和集成过程。
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产生了新的解决方案——某种新颖的组合,它以突变方式到来的。较好的方案会被选择,并以找达尔文方式通过工程实践进行传播。最后,一些解决方案将成为建构新技术的元素。产生技术构件的最基本的机制是组合,达尔文机制在随后的选择过程中起作用,其结果是只有某些解决方案能够存活下去。
五、技术的起源

新技术的定义:针对现有目的而采用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原理来实现的技术。原理就是做某件事情的操作方法,使某事运作的基本方式。新技术是在概念当中或实际形态当中,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链接起来的过程。
发明的两大模式:
(1)肇始于链条的一端,源于一个给定的目的或需求,然后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
(2)发轫于链条的另一端,从一个现象或效应开始,然后逐步嵌入一些如何使用它的原理。
原理从何而来?有时候是借用的;有时候原理来自于以前概念的组合;有时候原理来自于对过去的回顾;有时候原理和现存功能性结合在一起出现的。原理来自于已有的其他设备、方法、理论或功能之中,它们从来都不是无中生有的。
发明的核心在于发现合适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即“看见”合适的工作原理。
所有的发明共享同样的机制:所有发明都是目的于完成目的的原理之间的链接,并且所有发明都必须将原理转译成工作元件。
新技术产生的机制并不是达尔文主义的。它们产生于一个过程,一个人类的漫长过程;一个将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某个原理(某个效应的一般性应用)链接起来的过程。这个链接从需求自身出发,延伸到能够被驾驭的某个基本现象,再通过配套解决方案以及次级解决方案最终使需求得以满足,并且是其界定出了一个递归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进行类似的重复,直到每个次级问题消解到可以进行物理性解决的程度。最后,问题一定会被那些以及存在的片段、成分,或者那些由现存部分创造出来的片段所解决。发明是从已有之物中产生出来的。
新技术如何从技术集合中建构出来:新技术的产生有三种可能的途径:作为标准工程的解决(阿姆斯特朗振荡器),自家的发明(货币制度),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发明,即在全新的原理之下,全新的根本性解决(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无论哪种情况,发明都是产生于那些制造新元素必要功能的已有技术(现存的元素)的组合。
六、技术如何发展:结构深化&颠覆性改变于重新域定


  • 结构深化
技术的两种发展机制:
内部替换(Internal replacement)和结构深化(structural deepening )。内部替换是指用更好的部件(子技术)更换某一形成阻碍的部件。结构深化是指寻找更好的部件、材料,或者加入新组件。
在新旧原理更替的过程中,旧原理往往已经被锁定了,有4个原因导致旧原理通常会存在较长的时间:
(1)经过精致、繁复的过程之后,已经成熟的旧原理会表现得比它得新对手好;
(2)采用新原理可能意味着改变周围得结构和组织,因为成本过高,所以可能不会被实现;
(3)从业者不认可这个新原理带来的愿景或承诺;
(4)新原理将使旧知识过时,它在潜在的新原理和安全的旧原理之间制造了一种认知失调以及情感上的不匹配。
2. 颠覆性改变与重新域定

域实际上并不是单体技术的加和,它们是连贯的整体(coherent wholes),是关于设备、方法、时间的族群,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与个体技术不同的特征。
经济会因新的技术体而改变自身的结构。
域是如何进化
域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是围绕核心技术联合而成的,一是从一个现象家族中建构起来的
域的生命周期
诞生:解决母域中的特定问题,在理解和实践中固化、发展;
青春期:解决发展中的阻碍,产生可行的技术并应用于市场;
成熟期:市场由狂热走向冷静,新的域以自己的方式深入地影响经济,进入稳定成长阶段;
晚年:鲜有重要理念产生,有些域会被取代,但大多数还得以存在并服务于人类。
域的发展和个体技术的发展是不同的。域发展更像是一个系统的法律条款的而形成,是一种缓慢的、有机的、累计式的过程。对于域来说,产生出来的不是一种新设备或新方法,而是一个新的表达方式的词汇表——一种为产生新功能而进行编程的新语言。这个过程也是缓慢的。围绕着对一系列现象的松散理解或一种可行的新技术,一个域会逐渐成形,并且有机地建构在支持这些元素的组件、实践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当一个域的关键技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时,它就会发生变异。例如当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电子技术就变异了。
一项新技术的到来会引起经济中的价格和生产网络在各行各业伸展、重塑。
经济的重新域定:是指已有产业去适应新的技术体,从中提取、选择它们所需的内容,并将其中部分零部件和新领域中的部分零部件组合起来,有时还会创造次生产业。
美国工厂花费40年时间完全适应采用电动发动机:新技术要想被有效地使用,需要不同于旧有的、依照蒸汽机布局结构的工厂建筑。也就是说,新技术要求重新建造工厂,这个代价无疑是昂贵的。此外,即使下决心要重建,但对于工厂需要被重构成什么样子,其实并没有清晰的蓝图。电子工程师懂得新域的知识,但却不懂建筑,反过来,工业建筑师懂得建筑,但却不懂电气化技术。因而,将新技术与安置新技术的工业布局设计之间进行整合,并将整合之后的知识传播出去,需要大量时间,这个案例显示,整个过程用了40多年。仅有企业和人们对新技术的适应还不够,只有新技术自身也开始适应企业和人,才到了真正有所成就的时候。
这一结构变化的过程不仅是在经济中单纯耗用时间,它们在经济中实际上是在定义时间。传统时间是以标准的时钟时间进行衡量的,但是这里还有另外一种衡量时间的方式,就是通过新结构的变化(becoming)来描述时间。哲学家称之为“关系时间”(relational time),意即如果事情总是保持不变,就没有变化来标注事情正在过去,因而也就 没有变化来标注“时间”。在这个意义上,时间将保持静止。
变化(经济中的时间)的出现是基于经济基本结构自身的改变。时间不会创造经济,反而是经济在创造时间。
七、技术是如何进化:进化机制&技术进化所引发的经济进化


  • 进化机制
可用于辅助发明的东西越多,发明数量就越大,技术是按指数级增长的。
机会利基的出现召唤新技术的诞生,绝大多数机会利基的产生缘于技术自身,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 每个技术通过它的存在建立了一个能够更经济或更有效地实现其目的的机会;
(2)每项技术总是需要另外的支撑技术来制造它,这些支撑技术又需要它们自己的次级支撑技术。
(3)技术经常引发间接性的问题,这会产生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机会或者需求。
技术建构游戏中的6个法定步骤:
(1)新技术作为新元素进入到活跃技术体当中,它就会变成活跃技术体中的一个新节点;
(2) 新元素可能取代现有技术或现有技术的零部件;
(3)新元素为支撑技术和制度安排建立进一步的“需求”或机会利基;
(4)如果旧的、被替换了的技术逐渐退出技术体,他们的附件也要被丢弃。随其而来的机会利基也将和它们一起消失,填补了机会利基的元素也可能就此不再活跃;
(5)作为未来技术活未来元素的潜在元器件的新元素将活跃起来;
(6)社会经济(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会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这些步骤。成本和价格(也因此成为刺激新技术产生的诱因)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
有生命的技术:一方面,技术是自组织的,它可以通过某些简单规则自行聚集起来;另一方面,技术是自我创性的:通过这些衡量技术,技术确实是有生命的,不过它们知识珊瑚礁意义上的有机体。
2. 技术进化所引发的经济进化
本节内容请看: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复杂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新框架》阅读随记
如何看待技术:我们的立场是什么

从概念上看,生物学正在变成技术,从实际上看,则技术正在成为生物学。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是具备化学功能的,可以通过变成将不同结构用于满足不同目的。这一观点愈加合理。
经济正在变得具有繁衍能力。它的关注焦点从优化固定操作转化为创造新组合以及新的可配置的产品。在繁衍性经济中,竞争优势不是来自于资源储备及将这些转变最终产品的能力,而是来自将深层知识储备转译为新的战略性组合的过程。
当一个“更技术性”的经济走上舞台的时候,我们就从20世纪由工厂和投入——产出关系构成的机器态经济(machine-like economy)转换到了21世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经济形态。如果说,旧经济是一部机器,那么新经济就像是一门化学,它不断创造自己,产生新的组合,总在发现着,永远储在过程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13 10: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柳教主是教主,而雷布斯是技术股权?
(雷布斯是软件出身, 手机属于硬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8-21 17:50 , Processed in 0.0962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