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回复: 1

媒体关注 | 未势能源提前“卡位”液氢蓝海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8 17: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氢能应用中,由于液氢储运运量更大、纯度高、充装更快、占地更小,成为面对未来更大加氢需求下的更优选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民用液氢领域发展缓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显著差距。国外有将近1/3的加氢站为液氢加氢站,而且加氢站都有比较规范的标准和法规,液氢发展产业链较为完备,反观国内则在液氢的很多细分领域都处于拓荒期。
好消息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液氢项目的重视加深,相关政策及项目不断落地,国内的液氢产业正蓄势待发。
液氢装备国产化迎来发展“拐点”
在多种氢能应用技术中,液氢受到青睐既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政策、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助力。
综合来看,液氢在国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液氢可解决氢能供需错配问题。我国是产氢大国,但供氢端与用氢端存在严重的地域不平衡问题。相较于高压储运,液氢储运具有运输成本低、氢纯度高、计量方便等优势,更适合大规模部署和输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氢燃料电池产业所需的氢源。
其二,国家层面持续探索液氢标准的制定,为液氢市场化、产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坚定了企业试水液氢产业的信心。2021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最终批准发布了《氢能汽车用燃料液氢》、《液氢生产系统技术规范》和《液氢贮存和运输技术要求》三项国家标准,并且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三项液氢国标主要从液氢技术指标要求、取样和分析方法、液氢生产系统组成和技术要求、液氢贮罐的设置、罐车和罐箱的运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定,有利于引导和规范我国液氢健康、有序发展。
其三,氢能领域对大规模的制、储、运、加、用有了更高的需求,迫使原供应体系加速进化升级。这种背景下,液氢的产业化、商业化价值步入大众视野,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到液氢上来。
未势能源前瞻性多点“卡位”液氢技术
在一众布局液氢领域的企业中,未势能源的表现令人侧目。
长期以来,我国的液氢运用主要集中在航天和军用领域,在民用领域乏善可陈的应用场景也是制约液氢发展的一大因素。尤其是下游氢能车辆尚未形成规模化运营,车用液氢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市场需求。在未势能源等企业的技术加持下,长征汽车等车企液氢重卡产品推出后,这一情况将有望改善。
2022年6月24日,长征汽车正式对外发布首款液氢燃料电池牵引车,该液氢重卡的相关核心技术、产品均由未势能源提供服务支持。同时,双方将以氢燃料电池重卡为主体,共同探索液氢储运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在外界看来,长征汽车氢燃料电池牵引车液氢技术的应用,也只是未势能源整个液氢技术布局的一小部分。事实上,未势能源对于液氢领域的技术探索的确远不止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并且早已对这项技术的未来应用提前进行了多点“卡位”,开始由技术研发向示范应用阶段迈进。
2022年12月22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年度评估成果发布会上,未势能源凭借“车载液氢超临界压力储供氢技术”这一重要成果,自主研发大容量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实现单瓶储氢质量高达80kg以上,储氢密度≥8%wt,加氢流量≥8kg/min,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上榜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2022年度标志性技术成果”。
液氢技术从开发端到应用端包含多个方面,要想做出成绩,就必须对准一个城墙口进行集中“爆破”。未势能源以液氢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开发为产品核心,把突破口,首先选在车载液氢储供方面,并紧密结合重卡和内河船舶等重载交通工具对氢燃料的需求,开发了由液氢气瓶、管路系统、气化器、支架等部件组成的大容量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实现了大容积液氢瓶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
液氢的研发攻坚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实力,若能联合外部多方资源,参与到国家重点科研专项中,则能更好的发挥协同效应,迅速打通液氢产业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闭环。
2022年11月下旬,由浙江大学牵头,未势能源、西安交大、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中石油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合作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科研项目——“液氢转注、输运和长期高密度存储技术”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在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未势能源主要负责液氢卸车撬研制,将从转注工艺研究、转注流程设计、控制程序开发和制造及综合性能测试四个方面展开。
可以看出,持续的研发投入下,未势能源在液氢领域的布局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公司现阶段已完成车载液氢系统装车搭载,进入与燃料电池系统匹配性与整车运行测试阶段,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多方协力共同破局液氢民用商业化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等驱动因素。不过就目前而言,液氢装备市场前景可期,但仍然任重道远。
我国液氢装备的性能、成本控制等方面和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在一些核心零部件、阀门、控制元器件、液氢泵等方面还未掌握核心技术。国内液氢装备企业仍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加速相关设备、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可喜的是,布局液氢产业的企业正在不断增加。随着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下游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对于氢能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将逐渐增加。像未势能源“车载液氢超临界压力储供氢技术”这样的液氢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可以大幅提升储运效率并降低储运成本,为中长距离的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持。
2023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氢能的风口下,液氢产业乘势而上,液氢装备在多家企业的推动下势必迎来国产化替代的发展拐点。依托于长城集团强大的自主化知识产权和完备的产业链布局,以国际领先的”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为核心优势的未势能源,在新一轮氢能革命中有望成为我国液氢领域实现驱动转型的“火车头”,以傲领同级的智慧科技洞见氢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环球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5-5-2 2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位,,坐下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8-22 03:30 , Processed in 0.0921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