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3

IoT在智能家居应用带来哪些革新?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28 15: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IoT是什么?

IoT对于大众来讲,天生有一层神秘面纱,它可能最早出现在我们的科幻小说中: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就预言了包括“火星自动探测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关于IoT应用的概念;1967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影片《1999 AD》也描述了网上购物、电子邮件、类液晶电视、智能烤箱等等概念;而在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中,宇航员使用的手表可以自动获取信息,进行智能决策,这同样是 IoT。


那么IoT到底是什么?

IoT 的意思就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与 AI、5G被称为智能家居三大核心技术,三者可一起解决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问题,将智能语音、语义识别、人脸识别充分应用到智慧生活场景中。AIoT是IoT的发展方向,IoT需要AI来提升其价值。而5G是连接AI与IoT的桥梁,其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开拓了AIoT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和云计算、AI、大数据,到底有什么区别?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比喻来了解:
“云计算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AI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大数据相当于一个人的血液; IoT 相当于一个人的神经网络;机器人相当于一个人的骨骼和肌肉”
这样一说,是不是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IoT对智能家居影响

IoT把智能家居从“数字家庭”时期,家居生活被动的数据接收,转为“智慧家居”时期主动的控制和交互, 这对于智能家居来说,无疑是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那么,作为“神经网络”的IoT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简单来说,它可以听命于大脑(人工智能)的指挥,同时也能在大脑不指挥的时候自主决策(有点类似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就像做饭的时候你思路清晰可以让大脑指挥手的每一个动作,而当油溅出来烫到手的时候,不用大脑提醒就能控制手缩回来,避免更大的伤害。
基于对神经网络的理解,我们就可以把IoT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进行拆分——被动的协作能力和主动的决策能力。简而言之,其实就是“信息传递”,把信息传递到各个节点(家电、灯光、传感器、手机APP等),并不断收集来自各个节点的消息,重要的让智家大脑去决策处理,简单的就可以“按照惯例”进行更快速的处理,也就是我们说的“连接”,对于智能家居来说,它就是全屋智慧的基础。
三、基于IoT技术的不段升级,三翼鸟全屋智慧系统在智能家居的革新上体现的四个方面:

1、智能连接能力——更快速、更稳定、更广泛的连接。

人们对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但连接的问题其实限制着很多智能体验的发挥。三翼鸟升级了智能网络方案,以极简、共享、云边端一体的连接方式,确保智能家居的连接更快更稳更广泛。怎么理解?
举个栗子,智能设备要接入网络时,需要依次输入WIFI密码,设备一多,操作起来也格外费事。而升级三翼鸟全屋智慧网络之后,可以实现智能设备自动连接,不用一个一个去输入密码;更换WiFi密码也能自动同步,快速回接。这就是传说中的极简连接。此外,通过Umesh技术,实现自发现、自识别、自组网、自修复,实现本地组网,在弱网或断网情况下,保障基础连接稳定,确保设备不掉线。


那什么是“共享”?这里的共享指的是平台共享化。共享化的IoT平台,可以实现全品类、全流程的支持,在这个生态下,不受连接协议的限制,都能轻松入网,同时用户可以体验到一站式服务,从设计到安装调试再到使用,全流程的环节都能追溯,有任何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同时,在这一平台,对场景技能进行标准化、组件化的管理,场景作为标准模块可以进行拆解和组合,这样一来,就像python一样,更灵活,如果用户有足够的钻研能力,可以自定义一些专属的场景玩法。
云边端一体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其实就是说,在网络可能不大流畅的时候,系统可以直接本地解决,避免把数据带到云端走一趟下来浪费时间,实现本地协同,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算能力。
所以说,今年2周年超级发布会上提出的全屋网络方案,就是在逐步实现这些概念。比如用分布式路由的方式,将网络覆盖到全屋,子母路由互相扩展补充,增强信号、扫除死角。系统还配备了全屋智慧专属通道,什么是智慧专属通道呢?简单来说,就是全屋设备绑定智家APP后,随即获得“绿色通道”,在网络信号弱或带宽资源紧张时、优先连接,保障全屋设备稳定互联、场景体验流畅自如。


2、OTA升级——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使用体验

OTA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大约1.6亿辆汽车拥有某种形式的OTA。这一方面与5G和连接设备的激增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提高。而这也能为智能家居领域的OTA发展作出指引。
OTA全名over the air,即通过无线下载技术来远程修复智能设备固件中存在的bug以及安全漏洞,也可以实现产品应用的远程升级。毕竟现在的智能产品不再仅仅依赖于自身的硬件功能,随着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产品功能、标准以及安全性等要求,如何保持这些智能设备的更新、维护产品的使用价值?OTA更新技术则成为长期运营和功能升级的最广泛机制之一。
那OTA升级机制有哪些优势呢?体验最优、风险最低、维护最简。
比如我们的语音交互功能,想要AI对于语音的语料识别始终处于最前端、最丰富的状态,则需要通过定期OTA更新,用户体验就能保持在最优的状态。
再比如智能门锁这类设备,有着极高的安全管理需求,但是也存在任何智能设备都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为此这些智能设备需要在生命周期内进行固件升级以确保随时能够修补安全漏洞。而通过OTA能够通过减少更新负载来缩短更新时间,减少了更新过程中的风险,同时OTA也有各种失效安全保障机制来确保安全升级。
通过OTA的远程监控诊断功能,技术人员就能够远程为用户提供IT支持,这大大降低了故障排除时间,甚至随着智能服务的成熟,人工智能算法也能够自动检测诊断设备问题,在必要时请求对设备的更新修复,因此降低维护成本。
3、语音功能升级——更自然的沟通方式

给予IoT技术的升级,我们常用的语音功能也得到提升。首先是智能家居系统所具备的基础技能,如音乐、新闻、天气、闹钟、日程这些,其次对于智能家居的控制,比如预约热水、预约空调温度等等,比如语音说明书这些(总有人装完了家电就把说明书扔了,不会用的时候,语音说明书真的能帮大忙)。
当然,这些都是智能家居的一些基础操作,更有意思的还是属于三翼鸟全屋智慧的一些特色能力。比如主动服务,因为智家大脑可以去记录、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时间长了,智家大脑就跟用户越来越“熟络”,很多生活习惯不用刻意再去下指令,智家大脑也能根据习惯可以预判用户需求,从而主动提供服务。
举个例子,你每天的用水量和温度都有记录,假如每天早上上班前热水用量多,下班后用水量也多,智家大脑自然就明白了,让热水器在这两个时间段提前预热热水器,准备好充足的热水,供你使用。


还有语音OTA,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你的语音指令,对于用户的意图把握得更准确。举个例子,以前你用语音开空调需要精确到开几度,而现在可以直接说“我有点冷”,AI就能明白需要空调升温。以前,智能跟AI玩“一问一答”的游戏,因为AI很“健忘”,根本记不住你上一句话是什么,不能好好聊天。升级过后,不仅能精确识别你的需求,还能实现连续对话,避免独自一人唠嗑的尴尬。
4、多屏交互体验的升级

当IoT技术升级后,视频、音频的传输就更为快捷,单屏的可视可控已经成为它的标配,多屏联动,才是大house的升级玩法。


试想一下,家里如果房间比较多,吃饭是不是得扯着嗓子把每个人叫一遍?但是有了智家大脑屏,就可以实现多屏联动,通过客餐厅的屏呼叫房间里的屏,也不用打电话,也不用对讲机,是不是方便了许多?家庭内部的互动,就不用非要打开手机了。
视频可以在不同房间的智家大脑屏之间流转,不错过视频精彩瞬间。
当然了,还有实用率比较高的“就近服务”,比如附近有哪些加油站、停车场、公园,它可以根据定位找到,推荐给用户。家里的状况也可以直接推送给手机,确保信息同步给用户,避免信息缺漏。


在高性能硬件以及IoT技术双重buff加持下,可以实现语音、触控、APP的多模态交互,语音发出的指令也会实时转化为文字,实现语音可视化。这样语音转化的内容是否正确,用户都能清晰看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服务智慧生活!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数字技术等科技创新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每一轮产业升级,亦将带来更美好的生活。随着IoT技术的不断发展,智家大脑能实现的技术革新会越来越多,用户所能触碰到的智慧体验,将远不止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5-5-13 1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发表于 2025-6-14 1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锄禾日当午,发帖真辛苦。谁知坛中餐,帖帖皆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昨天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8-21 12:56 , Processed in 0.1020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