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17

从“技术主义”出发的迷思

[复制链接]

3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9-23 18: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eing created growing different, final dominantly。
--- 题记(我自己说的,放过鲁迅和马克吐温吧!)
概念定义: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什么是“技术主义”呢?笔者翻阅了多种搜索引擎,均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确的,系统的答案。也就是说这个词汇暂时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那么为了方便讨论,这里进行某种定义的尝试。当然你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这里讨论的“技术主义”,仅仅限制于下面定义的几层内涵。
a. 在价值判断的语境下: 表明自然科学的地位大于人文科学。也即有用论。自然科学比人文科学,哲学有用。例如:别和我说什么[此处任何一种人文科学名词],我是技术主义者。
b. 在分析问题的语境下:表示数学的,公式化的,可定量分析的,可解的。这表达了技术主义在分析问题方面,使用建模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喜欢理性和推理。强调逻辑的重要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是可以被准确描述的。不然问题也失去了研究的价值。比如:在研究美感时,使用美感公式,或者迷信黄金分割。比较极端的,连一个周易也要写一个软件帮忙推算。
c. 在解决问题的语境下:表示可以用技术视角解决问题,就要用技术解决。表现为,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思考为,有什么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新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把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因于“技术落后”或者不足。(这里也是技术主义的历史观,我不愿意讨论)
d. 在其反对的语境中:是反智主义和落后的天然的直观的反义词。一旦存在对技术主义的反对时,使用技术主义本身进行反击。(理论上我不建议这种反击方式)在反驳语境下,自证先进和智能化。
对技术主义批判

先做思想上之准备。技术主义不是科学的代名词,甚至在具体问题上,技术主义是反科学的。而且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技术主义和科学等同,而不敢批判,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就可以好好的思考,对技术主义进行批判。
由上方定义可以得出,我们有两个层次可以批判。一个是在这个词汇使用时,扩大神话了词汇的概念,这是浅层次的。关于这部分我无意进行批判,因为不按照词汇意思进行沟通的人,不值一驳。
还有一种深层次的反驳技术主义。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术(技术术语和技术体系)成为了问题的主体。而其他因素成为了客体的问题。这就有意思了。技术是我们(人)发明,但是具体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时,我们却是技术的附属品了。
比如:在解决火车售票问题时,把人工窗口取消都使用线上购票,和机器购票的形式。(这是一个假设的的情况)支持这种方式的人,在考虑问题时,技术至上的角度下,人的操作只是其购票系统中被规范的用户。如果你没有手机,不会上网,对不起。你不能购票。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现实中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但是技术主义者肯定为系统的升级欢心鼓舞。有的人和群体并不开心,他们就被技术主义者批判为,跟不上时代,被“淘汰”。
问题不是技术更新他们的欢欣鼓舞,问题在于他们对于人的处境视而不见。这种冷漠是技术主义的理性逻辑。用较少的代价,解决最大面积的问题。这是技术的优势,也是技术的责任。而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技术就解决不了解。技术就有道理视而不见。20%成本解决80%的问题技术做,80%的成本解决20%的问题技术不做。至少技术主义者认为可以不看这些人了。可是技术是技术,人是人,技术主义不能是人放弃剩余群体价值的借口。明白了吗?技术可以能力有限,但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代表不是问题。
这是对技术主义的最核心的批判。技术主义者使用技术主义作为忽略人的借口!
那么是不是可说其技术主义的原则本身就是没有问题的呢?还是说,在技术主义中有一种核心思想就完全没有问题,是人的问题呢?
我的思考结果还真不是。技术主义,乃至其他一些主义存在着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技术主义有其原罪!正如资本主义的原罪一致。(这里我称之为“人格的下降,人的资本化”)技术主义也降低了人的地位,是人退出了主体,是人的技术参数化。
人成为了技术里面的参数,成了抽象出来的属性的集合。在研究中人是个计数单位,而不具有其人格意义。什么意思呢?比如一个自动驾驶的算法中,在撞车困境下,算法对于两个物体那个是人的判断,是概率化的,当然这里涉及一下技术伦理的复杂问题,而我要强调的是,人在技术主义的语境下,生命的权利是被数字化了的。当人自己本身变的不在重要时,有的人就无法接受了。但是技术主义的观点是,人要改变自己的观点,顺应技术的变化。汽车的发明后在才有车祸的死亡。只是因为人作为主驾驶而人们就可以接受。因为生命在人手里。但是自动驾驶不行!因为纵使你再怎么证明它的安全率高,一旦发生了问题,都不是人参与的。也就是说,人本能要对自己的后果负责,而一旦交给了技术,就变了。性质变了。生命的责任全在技术上。这是思想上“万难接受”的。
可是技术主义,认为要改变的是人的这种思维。而不是人和技术谁决定谁的关系。总有一天技术会决定人。并且让全体人类生活在更大的幸福中。这种假设和愿景,本来就是不一定的。所以在文学中才有很多对技术主义的担忧。比如很多作品都描绘了一个人被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支配的世界。
正如资本是被人类创造出来反过来支配人一样,技术被人创造出来反过来成为了人标准。这就是其技术主义的原罪。技术主义最大最核心,最急迫解决的矛盾。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理论或者主义,在其被创造出来后,都是解释世界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是改造世界的工具。而不是用了约束自己的工具,降格自己的工具。如果是我们为了技术主义而忘记人这个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那么才是最可笑的吧!
如果在批判前在加个批判呢?

可是真是这样的吗?我思考到这里不禁对这个过程进行反思,进行点批判后对批判核心的再批判,于是我陷入了本文的标题中的迷思!
批判核心在于,一个被创造物,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如开篇的英文being created growing different, final dominantly。被造物,发展产生质变,终究占主导地位。
这个有问题吗?正如地球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绿色植物,大气中的成分也不是氧气为主。直到生物出现,逐渐的改变了大气的结构和环境。最后动植物成为了这个星球的主宰。人在长期的进化中产生了高级的认知能力和智慧,逐渐改造着这个星球,从某种意义上主宰了这个星球。(当然这个说法可以反驳)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国家和统治阶级,从而在发展中国家概念某种程度上控制这人类。金钱,资本也是如此。
那么技术主义不也是在同样的逻辑框架下吗?不是同样在占据这创造者的地位吗?因为这个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人”就不行吗?
不行啊!人创造的一切的宗旨都必选是为了可以创造人更大的福祉。不是为了创造一个概念,让自己成为概念的奴隶啊!
你觉得不行也没有用啊!因为这是一般的规律,不是以人的主观可以控制的过程。或许有一天技术被大公司掌握着,而即使是技术人员,也是怎么提供技术的符号而已。
"需要中级技术员三点五个,工时1000小时。我们的技术才能保证不落后于其他公司"!
会这样吗?不会这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9-23 18: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们称之为高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9-23 18: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在技术前强调人的生命的价值,本身就忽略了人的意识自身也只是一种生化电信号交流变化过程的事实,与机械的运作本质上无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3 18: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算是………… 我发明个词汇:机械意识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3 18: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确定你对技术主义的概念是否明确,是否正确,但我觉得你的思考过程很不错,个人不太崇尚技术主义,并且认为当今社会对于所谓“理性”和“逻辑”的追求几乎是病态的,因此思考技术主义的利弊对于在当下社会获得幸福生活挺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9-23 1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的你的视角更倾向于生物科学和心理学交叉的脑电神经运转,但也是近几年来学科交叉后对于人脑意识产生和运转的一个新视角,如果用解释学作为背景去探讨,你是对的,但是仅局限于一个视角。人脑的意识可以用刺激、反应、机制系统化机械化,但是缺忽略了人本身大脑的复杂性和能动性。就这么说,现代科学的视角多多少少有“技术主义”的倾向,认为XXXX最终以科学、技术去解释和解决。但你忘了人文的重要性,特别是“文”,文明不单有技术,我个人喜好艺术和文学,但也相信科学,但没有与技术并行的“文”,技术是冰冷的,且指向目的只有“解决”。没有人想跟计算机谈恋爱,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9-23 18: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大脑本身也只是一台以有机物为材料,以基因为图纸组装而成的机器而已,我们觉得大脑复杂只是因为它的具体运行过程复杂而不是它相对其他物质有什么特别之处。况且,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依然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学界主流是决定论),而你说的意识的“能动性”也许只是幻象,因为大脑的一切活动过程其实都是对已接触过的外界信息的直接和间接的应对策略。而你说的人文和艺术,本质上也只是相对药物和电刺激来说较温和的一种对于人们脑内神经信号的外部刺激手段罢了,不要避开实质而将其浪漫化。另外,你说人们不想和机器人谈恋爱,那也只是现在技术水平不够罢了。也许未来人们变得只想和机器人谈恋爱不想社交了也不一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3 18: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对思考过程的肯定。但是这样的思考框架并不完美。虽然绝大部分问题有助于不陷入双重概念的陷阱(讨论时使用了一个词汇的两种概念),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处理不好。
因为并不是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清晰概念。
比如 爱情对于生活来说究竟算什么?
其中没有一个概念可以清晰,但是任然需要一套研究框架来实现思考的辅助,和进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9-23 18: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视角没什么问题,我觉得也仅仅只是视角问题,最近我也在看韦伯在了解技术主义,就现在我浅显的认为,我们用“技术”解释了太多了的问题,技术是否有“温度”技术是否真的能够模拟人类文明,解释“大脑”运行(当然,已有部分解释了),你期待技术进一步发展,我更希望技术处于人的视角下,技术是作为人可发现的可控的可利用的“工具”。至于实质,阅读过很多经典,我可以用理论去反驳你说的我将其本质浪漫化,对于技术主义的批判已有很多。期待更多的交流。[机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3 18: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你们两个人的交锋很有意思。讨论也比较和谐。而且没有在我文章的框架下讨论,基本可以确认两位的独立思考能力了。(我的大框架,是被造物,在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当然你们的观点都很有道理。所以我的标题中才有迷思二字。
我唯一担心是我写的有某个理论的偏向。我必须承认我没有这种偏向。但是我确信的是。人本身在整个过程的的重要地位。(注意不是主要,但是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所以虽然我基本赞同,物可能在人至上的位置,但是究其原因,并不是人和物一样的“机械”。这是我不太赞同的地方。当然随着我们对认知科学的发展,可能制造出无法区分出来的意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必须对自己不够勇敢的见识表现抱歉。
但是至少现在。我还是反对。把物和人拉到同等地位上来。但是却认为物有机会主导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18 01:02 , Processed in 0.1129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