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牵头单位/机构 | 成立时间 | 负责人/学术带头人 |
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 | 由东南大学、南京市政府、南京江北新区、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组建 | 2020年12月11日 | 朱晓明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2020年12月24日 | 刘毅 |
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 厦门大学 | 2020年12月31日 | 焦念志院士 |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碳中和联合研究中心 | 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发起组建 | 2021年1月12日 |
北京科技大学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 | 2021年1月13日 | 朱荣 |
哈尔滨工业大学碳中和研究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21年2月1日 | 叶强 |
华能碳中和研究所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院所属机构 | 2021年2月1日 |
碳中和绿色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化所属燕山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联手创立 | 2021年2月1日 |
山西碳中和战略创新研究院 | 由山西春汾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清控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未来蓝天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 | 2021年3月11日 | 倪维斗院士 |
绿色设计与碳中和长三角研究中心 |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共同成立 | 2021年4月1日 |
中海油碳中和研究所 | 中海油 | 2021年4月2日 |
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 | 由四川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东方电气集团等省内优势科研单位及龙头企业建设 | 2021年4月10日 | 石碧院士 |
北化中国工业碳中和研究院 | 北京化工大学 | 2021年4月21日 | 雷涯邻 |
郑州大学中德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院 | 郑州大学 | 2021年4月26日 |
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 西北大学 | 2021年5月9日 | 张小曳院士,秦大河院士(名誉院长);马劲风(重点实验室主任) |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2021年5月22日 | 杜祥琬院士和翁史烈院士(名誉院长),黄震院士 |
武汉大学水碳循环与碳中和研究所 | 武汉大学 | 2021年6月1日 | 夏军院士(名誉所长)、王纲胜 |
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 | 浙江工业大学 | 2021年6月1日 | 方双喜 |
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 2021年6月1日 | 杨志峰院士(名誉院长),曾雪兰(执行院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 | 2021年6月26日 | 张洪涛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2021年7月1日 | 黄晓勇(名誉主任),任朝旺 |
重庆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2021年7月1日 | 廖强 |
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 | 由韶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建设 | 2021年7月1日 | 陈勇(名誉院长),孙永明 |
山东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山东师范大学 | 2021年7月1日 |
西南石油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西南石油大学 | 2021年7月1日 | 张烈辉 |
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福建师范大学 | 2021年7月9日 | 陈镜明院士 |
沈阳工程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 | 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 2021年7月14日 |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碳中和创新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 2021年7月16日 | 李三喜 |
南京林业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 | 南京林业大学 | 2021年7月18日 | 王浩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 2021年7月20日 | 雷宇,蔡博峰(执行主任) |
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 | 由南京大学、中国国士勘测规划院和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 2021年7月23日 |
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 | 江西省科学院 | 2021年7月25日 | 范敏,王金南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 |
水循环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 | 陕西省水务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 | 2021年7月31日 | 金鹏康 |
中国化学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 2021年8月1日 |
西北政法大学碳中和法律研究中心 | 西北政法大学 | 2021年8月28日 | 杨建军 |
鲁东大学碳中和创新中心 | 鲁东大学 | 2021年9月1日 |
中国石油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 | 2021年9月1日 | 徐春明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 | 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东营市政府共建 | 2021年9月1日 | 徐春明院士 |
华东理工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华东理工大学 | 2021年9月1日 | 汪华林 |
中国人民大学双碳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 | 2021年9月1日 |
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 | 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高质量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 2021年9月1日 | 金之钧院士(名誉院长),王炳浩 |
云南大学碳中和创新中心 | 云南大学 | 2021年9月4日 |
天津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天津科技大学 | 2021年9月4日 | 孙振清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2021年9月5日 | 李根生院士 |
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 温州大学 | 2021年9月6日 | 侴术雷 |
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协同创新研究院 | 南京工业大学 | 2021年9月11日 |
河南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 | 河南师范大学 | 2021年9月15日 | 梅宪宾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2021年9月22日 | 贺克斌院士 |
贵州理工学院碳中和研究院 | 贵州理工学院 | 2021年9月27日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2021年9月29日 | 梅旭荣 |
东南大学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 | 东南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 | 2021年10月1日 |
碳中和CCUS-清洁能源研发中心 |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 2021年10月1日 | 许超 |
中央民族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2021年10月11日 |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碳中和研究院 | 太原师范学院 | 2021年10月23日 |
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 | 2021年11月1日 | 桑树勋 |
东北林业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 东北林业大学 | 2021年11月28日 | 李斌 |
江门双碳实验室 | 江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 | 2021年12月7日 | 齐晔(执行主任),徐明(常务副主任) |
天府永兴实验室 |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筹建 | 2021年12月23日 | 张远航院士 |
河北省碳中和地学研究中心 | 河北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 | 2021年12月26日 |
同济大学碳中和学院、同济崇明碳中和研究院 | 同济大学 | 2022年1月18日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22年1月22日 | 包信和院士 |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四川大学 | 2022年3月18日 | 郝吉明院士(名誉院长)、石碧院士 |
淮北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 | 淮北师范大学 | 2022年4月1日 |
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 2022年4月22日 | 毛新平 |
湖南省能源碳中和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湖南院牵头 | 2022年6月10日 |
先进能源与碳中和研究中心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22年6月22日 | 刘化鹍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 | 中国海洋大学 | 2022年6月22日 | 李建平 |
内蒙古碳中和研究中心 | 由内蒙古经济学会、内蒙古龙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 2022年6月26日 |
大连理工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 2022年7月29日 | 姜孝谟 |
辽宁碳中和协同创新研究院 | 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辽宁省能源研究会共同创办 | 2022年8月5日 |
山西双碳能源革命研究院 | 德国博众能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院士智谷、思源碳中和科技公司、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和山西省能源研究会 | 2022年9月2日 | 宋振骐院士(名誉院长) |
河南省碳中和研究院 | 依托郑州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 2022年9月14日 | 李金铠 |
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 | 浙江农林大学 | 2022年9月24日 | 姜培坤 |
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科技大学 | 2022年10月1日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2022年11月15日 | 成会明院士 |
运城碳中和产业研究院 | 山西地质集团 | 2022年12月8日 |
青海省温室气体及碳中和重点实验室 | 瓦里关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 | 2022年12月14日 |
河南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河南大学 | 2023年2月10日 | 曹宏斌 |
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阿里云和华为等21家共建单位 | 2023年3月13日 | 贺克斌院士、王金南院士、王坚院士等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 | 北京大学 | 2023年3月15日 | 朴世龙院士 |
长三角人居环境碳中和发展研究院 | 苏州市政府、苏州科技大学 | 2021年 |
辽宁省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2022年 | 王绪高,于贵瑞(学术委员会主任)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碳中和新能源研究院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2022年初 | 严文生 |
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 | 由济南市政府和山东省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管理 | 2021年 | 陈彬(筹建负责人) |
江西电建碳中和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李华林 |
注:按各机构的成立时间排序;以上信息整理自网络上的公开信息,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和批评指正。感谢相关人员整理基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