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2

美国已成为欧洲能源市场的最大赢家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1-26 14: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俄罗斯管道液化天然气供应大减之际,欧洲不计成本般地从美国增购天然气,为美国天然气供应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利润。


2022年09月28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王英良
<hr/>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旷日持久,不仅改变欧洲地缘政治,也深刻地影响了能源经济格局。由于俄罗斯供欧天然气中断,欧盟被迫向美国寻求能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变局,而美国成为这一系列转变的最大受益者。
俄乌战争在2月24日爆发。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通常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约有40%来自俄罗斯。俄罗斯每年向欧洲输送约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还出口140亿-18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占欧洲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0%强。由于俄欧关系紧张,国营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1月向欧盟出口约580万吨液化天然气,同比减少40%。目前,俄罗斯由于战争,退出对欧供给,这一市场自然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其实,日经新闻早在今年2月报道, 美国产天然气向欧洲的出口急剧增长。据调查公司Kepler统计,2022年1月美国LNG出口量的60%左右,约430万吨,销往欧洲,比一年前大幅提高了约10%,而在2022年9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跃居世界首位。
国际能源署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6月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首次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受冲突影响,3月,欧盟决定向美国额外购买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以减少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并表示希望通过各种来源的液化天然气,替代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天然气进口。为反制西方国家制裁,6月俄罗斯大幅削减了通过北溪管道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量。俄罗斯方面还表示,由于年度维修,在7月中旬暂停对德国的天然气供应。此外,俄罗斯已经停止对芬兰、波兰、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目前俄罗斯的供应近乎完全中断。
美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其能源消耗,无论总量还是人均,都居于世界前列。美国还是各类能源产出和消费大国之一。 美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生产的天然气主要由页岩气和致密气构成。2019年9月,美国石油出口量超过进口量,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在2016年12月出版的“美国原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中估计,探明的页岩气储量为200万亿立方英尺。即使俄乌不发生战争,美国也一样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出口国。美国能源信息署早前预计,今年美国LNG出口量将达到114亿立方英尺/日。高盛分析师称,这将占到今年全球LNG预期需求533亿立方英尺/日的22%左右,并将超过澳大利亚和卡塔尔这两个出口国。
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钱尼尔能源(Cheniere Energy)共同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美国能源大亨苏基(Charif Souki)在9月8日表示:“美国坐拥大量天然气资源,液化天然气的生产成本并不高,美国擅长建设基础设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开发,并以高价出售给欧洲。”在供求严重不对等情况下,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力图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强制执行限价,其他国家也会愿意以更高价格购买天然气,如此就会丧失供给。随着欧洲即将进入严冬,无论是取暖还是工业生产所需能源,美国都将成为最稳定的供货方,且欧洲大陆的能源危机将使美国生产商以显著溢价出口天然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在巴库与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会谈,双方承诺将扩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增加阿塞拜疆对欧洲的天然气输送量。欧盟还积极寻求中东的柴油等能源支持,且目前正在源源不断输入,但依然难以满足储备以及生产需求。而根据美国商业内幕网披露的数据,美国公司每一艘驶往欧洲的LNG船可赚取超1亿美元的利润。能源专家劳伦特•塞格伦对商业内幕网站表示,这些公司将以大约6000万美元的价格将美国的一艘大船装满液化天然气,欧洲的收购价格则飙升至2.75亿美元。Vortexa液化天然气分析负责人菲利克斯•布斯认为,这些公司每批能源货运单可以赚得超过1.5亿美元。这种罕见的能源暴利交易令世界震惊,这种利润对在弱全球化时代的跨国公司来讲就是暴利,驱动了美国的能源市场复兴。
在俄罗斯管道液化天然气供应大减之际,欧洲不计成本般地从美国增购天然气,为美国天然气供应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利润。据德国能源新闻网站IWR 8月30日报道,截至8月28日,欧盟成员国天然气储存水平为79.94%,已接近11月1日达到80%的目标,但还需要大量进口。包括托克(Trafigura)及贡渥(Gunvor)在内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和一些持有美国LNG码头股份的日本商社合作,对欧洲供应天然气能源。这些从业者将原本要送往其他地区的船货转送至能支付更高价格的欧洲市场。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所诱发的地缘政治竞争使欧洲能源的脆弱性暴露无疑。在失去了俄罗斯这一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后,欧盟发展的瓶颈显露无疑。市场留下巨大空缺,而美国能源供应商显然不会错失战争带来的“红利”。在美国已经实现能源富足并长期经营战略储备能源、本国能源安全有充分保障的背景下,美国对欧洲实施大宗天然气等能源出口完全具备条件。在军火援助欧洲不断“维持”战争的同时,美国对欧能源经济外交亦步亦趋。推动对欧的天然气等能源出口有助于振兴美国就业市场、刺激疫情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美国的对外政策从不缺少精巧的经济战略设计,由此培育了一批巨型跨国公司。而在对欧能源出口上,美国所获取的绝非仅是简单的商业利益:
一、美国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或进一步影响欧洲。长期以来,美国对欧洲的主要政策是通过北约实施军事影响,或者介入到特定的地缘政治冲突中,但在经济上双方产生了激烈的竞争。由于俄乌冲突暴露出的欧洲能源弱势,美国有机会参与争夺欧洲庞大的天然气能源市场。由于欧盟奉行严格的低碳和减排措施,这使欧盟难以大量进口石油、柴油等高污染的能源,这为美国的介入创造了制度条件。此外,由于各类原因,包括中东和南美产油国在内的国家,均无力在短期内弥补俄罗斯对欧洲“断气”而产生的市场空缺。美国公司获取了大量的中长期订单,暴利且需求稳定,这使美国在与欧盟的竞争中又多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甚至可以影响欧洲的产业发展以及未来的环保和产业政策设计。
二、可能极大地推动美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俄欧关系不可能在短期内转好,这就意味着欧洲这一市场的需求将持续。但能源基础设施从投资到实际生产,周期漫长。比如,LNG设施的施工周期需要3-4年,不能马上就提升产能。2022年新增投资的设备,至少要到2025年以后才能供应天然气。由于欧洲人口庞大,制造业发达,其对天然气的需求是稳定而巨量的,其巨大的需求将促使更多的美元回流美国,提振美国经济。可以预料的是,美国本土以及跨国资本会更多地流向能源基础设施,德克萨斯、宾夕法尼亚、俄克拉荷马、路易斯安那等天然气主产区的能源基础设施有望得以实现新的提升或改造,进而提升美国总体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有效地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能源产业是一种系统集成式的工业体系,会涉及到装备制造、电气、勘探、智能、劳务、运输等诸多的产业。通过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契机,美国可以进一步推动“再工业化”,推动相关领域的就业和推动能源金融信贷的发展,这将进一步夯实美国能源出口大国地位。根据普氏能源资讯数据显示,美国液化天然气工厂的产能利用率6月下旬后维持在高位。为了快速攫取战争下的能源红利,美国能源企业纷纷压住能源投资。比如,能源巨头卡塔尔能源和埃克森美孚联合建立的Golden Pass LNG公司, 该项目年出口能力达到1800万吨液化天然气,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该项目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价值100亿美元,卡塔尔能源持有70%的股份,埃克森美孚持有30%的股份。其他能源巨头也纷纷转向美国甚至加拿大天然气产地。能源产业或成为推动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四、推动美国在全球地缘经济中获取新的优势。俄乌冲突使能源和大宗农产品的地位越发凸显,尤其是能源与国家安全的紧密关系更为各国所认识。欧洲制造业对天然气的依赖,以及能源战略储备不足,使其脆弱性暴露无遗,欧洲的制造业将面临被动。美欧在经济上存在合作,但更多的是竞争。在欧美新的非对称依赖中,美国更有可能操纵能源供给这一新款“武器”,深度介入到欧盟的经济治理体系中,影响欧洲的经济。尤其在汽车、航空制造、新能源设备领域,由于生产成本奇高,在与美国等企业的同类产品竞争中,欧洲传统的优势将会面临极大的抵消。
总结而言,战争促成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俄罗斯的断气犹如釜底抽薪般限制了欧洲的发展,这反映了战争这一暴力形式对全球化的破坏,而美国成为战争最大的受益方之一。仅从能源一项就可以看出,俄乌战争背景下美国的对欧政策,其背后不可否认存在精心的商业利益设计。通过俄乌战争,美国的跨国能源企业将进一步壮大,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将更具有话语权。美国这种“政商合体”的利益攫取模式,正是其超级大国的经济红利。战争是推动国际权力和财富转移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美国立国和持续成为全球主宰国的重要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28 18: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抢沙发的!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昨天 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嘘,低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17 19:52 , Processed in 0.0931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