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1|回复: 1

预见2023,新能源车的战略重心往哪放?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9 15: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对于电动车市场以及其技术发展来说,这又是一个重要元年:重大的政策发展和政策结束、销售增长、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车型进入海外市场等等,比如红旗E-HS9、岚图FREE进军欧洲挪威等国家。
电动汽车市场是清洁能源行业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之一。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实际数据是,1-9月分别完成生产471.7万辆和销售456.7万辆。2021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前三季度产销就已经大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分别超过120%和110%。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全面布局改善,这也有助于电动汽车市场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造成的供应链短缺“阴影”挥之不去,并仍在给汽车制造商带来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2023年电动汽车市场的趋势及其机遇在哪:


·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将出现新型电池
提高驾驶周期效率意味着在加速车辆时浪费电池中储存的宝贵能量更少,从而从相同的电池容量(或电池容量降低的相同范围)提高续航里程。即将到来的电动机和动力电池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800V及以上平台的新兴趋势正在全面展开,通用汽车、现代大众正在与Lucid Motors等初创企业一起转型。800V平台通过减少焦耳损耗和降低高压电缆来提高效率,从而节省重量。
由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继续提高。现在,许多新的电动汽车型号的续航里程超过300英里,其中一些超过400英里。然而,大多数行驶里程最长的电动汽车往往更贵。
在2022年车型中,由于电池容量的提高,这些车型是驾驶范围的领导者之一:
·Lucid Air - 520 公里
·特斯拉 Model S - 405 公里
·特斯拉Model 3 - 358 公里
·奔驰 EQS - 350 公里
·特斯拉 Model X - 348 公里
除了范围外,生产依赖更少稀缺资源、更便宜的电池也至关重要。同样,解决与热失控相关的安全问题有助于赢得客户的信任。

·  充电基础设施仍处于追赶模式,需跟上电动汽车市场步伐的创新
公共交流和直流快速充电装置是电动汽车市场的生命线:2022年的安装量有所增加,支持电动汽车的日益普及。作为最大的电动汽车行业中国,正以超过150万个公共充电点领先世界。
创新的替代品呼声也越来越大。电池更换是公共快速充电的新兴替代品,可将耗尽的电池在五分钟内完全更换。关于IDTechEx的电池互换报告预测,全球将在未来十年内增长到超过55,000个交换站。然而,与建立电池交换站相关的资本成本仍然高于直流快速充电器。随着NIO等市场领导者在欧洲和美国扩大足迹,这项技术是否会在其他地方采用,还有待观察。
虽然电池更换是快速充电时间的答案,但无线充电是实现最无缝充电体验的答案。公共汽车将在公共汽车站收费,出租车队伍的出租车,在公共车库的自动驾驶汽车,所有这些都无需插上电源。通过消除电缆和连接器的使用,简化了整个充电基础设施。发射线圈产生一个波动的磁场,当它被放置在车辆下方的接收线圈拦截时产生电流。2023年将是无线充电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


·  商用车新能源化将加速发展
当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30%之后,下半场进入完全靠市场驱动的发展轨道,而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渗透速度不一。截至目前,内地主要城市的公交车的增量基本实现百分之百新能源化。根据我们最近数月的调研,物流领域商用车的新能源化速度明显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乘用车中不大可能再出现“新势力”,但在商用车领域可能会出现一批类似特斯拉、“蔚小理”的新力量,这些新力量的进入会对未来商用车市场产生底层性的影响。
·  国际市场将成为中国企业新的增长点
第三个机遇在国际市场。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可以看到出口规模越来越大。到2030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3500万辆,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和电池的出口潜力巨大。因此,整车出口会成为当前重要发展机遇。
·  低碳技术是企业新竞争力
车企和电池厂商当前都在追求低碳化,哪个企业能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哪个企业就更容易走出去。所以,为制造企业赋能的低碳技术,将是汽车行业未来几年的刚需。
当前,国内零碳技术供给不足,因此该领域投资机会巨大,不仅整车厂需要零碳化,整个供应链也需要零碳化。整个汽车链条的零碳化改造,会释放大量市场机会,也会吸纳和培育大量汽车之外的跨界技术。
·  智能化是下半场竞争的重中之重
智能化技术与产品将重塑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创造新的产业价值。从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来看,各技术路线已经进入相对平稳状态。汽车产品和企业的竞争重点不再完全取决于动力系统,而更多取决于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也就是在电动化基础之上的智能化。
哪个技术路线与智能化结合得深、结合得广、融合得早,哪个技术路线就会借助智能化有更好的发展。智能化会成为产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也将决定不同技术路线未来的命运。
·  服务化推动新业态形成
当上千万辆新能源汽车上路后,汽车后市场也就是“服务化”,自然变得愈发重要。基于服务化,将形成新一代运营商、物流运营商、解决方案运营商、后市场服务运营商等服务主体。



·  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氢气汽车吗
这些车辆使用氢燃料,并有内燃机、氢燃料电池或燃气轮机发动机,并依靠氢气加油站获取能源。汽车行业似乎更关注电池电动汽车,而不是氢燃料电池。此外,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增加了车辆续航里程,使燃料电池似乎不那么有吸引力。
·  科技企业是推动下半场变革的重要力量
未来种种变革,我们认为主要不是依靠已有企业,而是刚刚进入或者准备进入的科技企业,因为他们代表着跨界,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在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领域,我们需要新势力;在整个电动化的供应链,我们也需要新的主导者。智能化更需要新的进入者,跨界科技企业可能是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变革的主导性力量。如果能够把行业政策梳理顺畅,让跨界力量顺利地进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至关重要。
<hr/>点击链接,关注【苏昕Andy】获悉新能源最新资讯解读行业热门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5-5-4 05: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8-22 03:26 , Processed in 0.0915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