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1|回复: 1

黑科技啥时能用?——“技术成熟度曲线”详解

[复制链接]

3

主题

10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2-11-27 10: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今世界发展贼快,科技更是日新月异,如那名伟人所下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那我们该怎么把握科技的趋势呢?大树君想用这篇小文给大家介绍一个思考框架。
为了把握科技趋势,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技术成熟度曲线The Hype Cycle),
Hype这个词是炒作的意思,所以也叫做技术炒作周期
这条曲线可以用来评估新科技的曝光度,从而在时间维度上对新科技的发展有一个认识。



什么是技术成熟度曲线

为了了解这条曲线,我们先了解一下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Inc.)。
高德纳创立于1979年,全职雇员1万5千人,是世界最大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每年Gartner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更是科技产业界的风向标。
1995年开始,高德纳推出了技术成熟度曲线,来预测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


2019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
咱们先不看具体内容,只要记住这个曲线的大体形状就好。

详解技术成熟度曲线

一条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分为5个阶段:


咱们来分别拆解一下:
(1)科技诞生期(Innovation Trigger)
顾名思义,一项新技术在这个阶段诞生,媒体开始有所报道,少部分群众开始听闻,产品知名度快速上升。然而,这项科技的缺点和瓶颈还没有显现。开始涌入一些尝鲜的创业者,但普遍会失败。
(2)泡沫巅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
经过早期媒体的过分报道,群众关注水涨船高,新科技简直成了“救世主”,初创企业估值爆棚,ABCDEF轮各种融资,于是迎来整个周期的泡沫巅峰。
(3)泡沫破裂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经历过泡沫巅峰之后,这项科技会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不满足预期、无法量产、可能解决的伪需求等。总之,泡沫破裂了。近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2018年的比特币,从2万美金跌到了3千美金。
(4)稳步爬升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
而对此科技的适用范围及限制是以客观的并实际的了解,成功并能存活的经营模式逐渐成长。
在此阶段,有一新科技的诞生,在市面上受到主要媒体与业界高度的注意,例如:1996年的Internet ,Web。
(5)规模应用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
在此阶段,新科技产生的利益与潜力被市场实际接受,实质支援此经营模式的工具、方法论经过数代的演进,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技术成熟度曲线原理

技术成熟度曲线其实是两部分的叠加:炒作曲线+工程发展曲线


新事物的诞生之时,肯定最吸人眼球,也是媒体争相报道之时,也就是“追热点”,会造成短暂的大规模关注的一个高峰。
随后,舆论被其他新鲜事所吸引,对这个新事物的关注度迅速降温。
与此同时,以这个新事物为基础的工程技术,才刚刚发展起来;新技术相关的商业体系、供应链、上下游厂商等,也开始成熟。
于是,将这两条曲线相叠加,人们对一项新技术的关注度,就是现在的Hype Cycle。

技术成熟度曲线如何应用

通过Hype Cycles,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可以了解一项新技术的前景,并从不同角度对新兴事物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进行决策。
比如:是否应该对某某初创公司进行风险投资;是否该买某个“风口”公司的股票;在相关领域创业需要做怎样的计划等。
让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如果我们回看2019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会发现“5G”技术处于炒作的高点。
当我们回忆2019年,会发现,确实铺天盖地的5G新闻。但是5G技术距离真正的成熟还要2到5年。



2019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

可以预见,2020年的5G将会进入一个舆论的低谷。
但经过这个低谷后,才是它真正爆发的起点。

小结

Hype Cycle,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帮我们明晰: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成熟,需要走过的不同阶段
以此,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科技趋势,而不被人轻易蒙骗。
你也可以判断一下近些年的新技术(云计算、电动车、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的阶段。
欢迎留言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3-19 13: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发呆,回回帖,工作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9 08:33 , Processed in 0.1718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