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回复: 9

科技奴役人类,还是人类拥有科技?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5 15: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硬件厂商的产品发布会是否让你感到欣喜?下载一款新的 APP 是否让你充满好奇?在这些新品硬件和软件中,在你享受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各种“幸福感”时,你自己的选择在哪里?

“我的生活被影响了!”
“谁?”
“微信更新了看一看,泄露了我的隐私!抖音占用了我的时间,浪费了我的青春!微博一直推送热搜,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你看我下载了一款思维导图应用吧,它居然没有自动同步功能,害得我工作起来没有效率!”
我常听到如上言论。

人们选择工具时,对自己的能力极度不自信,并且,现代人对于科技与其带来的新兴工具的好奇、执着以及依赖远远胜过于自己本身。工业革命之前,这种现象并不明显,而今天,一切已经发展到 “每个人都觉得总有哪里不对劲,但也说不清楚” 的样子。

01.科技奴役人类,还是人类拥有科技?


这种你说不清楚的感觉在上个世纪被海德格尔讲清楚了。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精华并不存在于电线、电缆、钢铁或硅当中,而是存在于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他把这种关系称为——征用。

一开始,人类强制从大自然中 “征用” 资源,动植物、土地,煤矿……到后来,人们征用一切,包括所征用的自然资源所生产的机械、仪器……再然后包括现在你我手中的手机……现在呢?人类征用手机中的一切信息,包括含有自己一切信息的数据。

“最大的危险是人类本身最终会成为征用的一部分”,海德格尔这样说。而事实上,他的话正在成为现实。你很容易就能举出几个例子,证明自己可能就是被征用的那一方,比如算法和数据。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在利益团体之间传来传去,有一天你突然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可能就来自于这里;你的生活轨迹、兴趣爱好、购买记录、日常聊天可能正在被某些 APP 搜集,在下次你打开它时向你恰到好处地推送广告信息。

02.把科技带进社会,还是把社会装进科技?


事物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往往就是它最危险的部分,比如技术革新带来不断迭代升级、让人尖叫的产品或服务,但它已彻底地改变了你和你的生活。

科技从来不强迫你使用或购买,而是以其足够的吸引力潜移默化地进入你的生活。

一开始,你可能以为是某一两项技术或某一两种产品为生活带来更好的一面。比如上世纪末中国家庭大多还是电视机加固定电话的标配。后来我们有了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机、可以发短信、上网的手机……但突然有一天——“嘣” ——你发现并非某几项技术改变了我们所在社会,而是整个社会都被带进了技术革命当中。而你,还没来得及搞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这样被带进技术革命当中的社会是不是你所想要的。

反正不管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得生活在其中不是吗?最可怕的不是拔掉后脑勺的插头之后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原先生活的世界都是虚假的,而是你的后脑勺根本没有任何插头,你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本身就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说它繁华,是因为你可以见证如此快速的技术变革,拥有如此丰盛的色彩和物品;说它是荒漠,因为如此丰盛的物品与你之间、你与他人之间逐渐显露出简单的相互征用关系,就连周末的约会、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养老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03.人类已经有了许多的工具,现在所需的只是意志力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哲学伦理学博士 Julien DE Sanctis 在 Boma France 的演讲当中提到,“人类已经有了许多的工具,现在所需的只是意志力。技术的研发者应该尽可能地去接纳多元人群对技术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去创造和发展技术。”

然而现状常常不如人意:技术的研发者,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产品研发者更愿意从人群中选取对自己的商业价值更有益的观点;媒体在对技术的强烈吹捧中,也不断夸大了这一面。

不止如此,技术研发者,正在逐步掌控越来越多的媒体资源。虽然他们并不承认这一点,但反观近几年来人们消费新闻和内容的习惯以及这些科技公司的动向,一切都非常明显。

根据 2016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Facebook 的动态消息已经成为报纸的头版头条,而Facebook 的 20亿用户中至少有 66% 的人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各大科技公司包括国内的微信、微博、头条,毫不避讳地通过特定的算法让消费者被动选择新闻内容,最终的结果并非只是改变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而他们自己也在其中成为热门新闻的主角。

另外,开设媒体公司、投资娱乐视频、电视节目、电影也是这些科技公司掌控媒体资源的另一种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你更多时候只能听到一两种声音。多元人群到底在哪里?

04.多元人群在哪里?


地球是个村,而世界是平的。
世界似乎陷入一种滑稽的悖论当中,几十亿拥有多元价值观的普通网民像是被拍扁了之后放进二元对立的网络世界,看似自我自主表达的背后,是千篇一律的模板化,包括对技术的追捧和试图抹杀。
美国知名作家、《哈佛商业评论》前主编尼古拉斯·卡尔认为,人们总是急于接受新鲜事物,且在接受前不曾停下来思考,“这是我要接受的吗?”、“这些东西能让我生活更好吗”。多元人群至少意味着,有人追捧、有人反对的同时,还有人能够主动思考、筛选,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张小龙说,“每天有 5 亿人吐槽微信,有 1 亿人教我做产品”,他的这一 “委屈” 在其他产品上也同样适用。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事情。我更愿意看到,每天有 1 亿人在讨论,XX 产品是不是一个好产品,它带来了哪些好的社会价值,又带来了哪些坏的社会影响,哪些功能是真的有所建树,哪些功能是商业逻辑下的催生产物……
多元人群在哪里?
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和周围人一起意识到这一点,你就是,你们自己就是。

Reference:
①《凤凰周刊》2015年《专访<哈佛商业评论>前主编尼古拉斯·卡尔人类如何避免被科技奴役?》
② Julien De Sanctis Julien DE SANCTIS - Le déterminisme technologique n’est qu’illusion du prêt à penser

# 其他文章 #

你为什么容易上瘾?如何戒瘾?
做事有条理谈不上有章法,后者需要非线性思维。。
如何高效学习:大脑不擅长记忆,它擅长辨识。
建立知识体系,这份指南就够了。
被宠坏的现代人。
学文科和学理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当雨果为了克服拖延症脱光了衣服,我们还能做什么?
不懂拒绝的人,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
如何分辨:你的独处是能力还是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5 15: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的人奴役科技,没钱的被科技奴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3-1-5 15: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棒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1-5 15: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传递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5 15: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得有钱记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3-1-5 15: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三定律:在我出生前的科技是这世界原有的秩序。
在我35岁前出现的科技,是这世界科技革命的产物。
在我35岁以后出现的科技都是违背自然的,是要遭天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5 15: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23-1-5 15: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德格尔的那个观点是从哪来的?人类被征用的概念是什么?没有具体主语吗?人类被资本征用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5 15: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发展,让极少部分人类更方便的奴役其他大部分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8-21 17:53 , Processed in 0.107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